
我國對和田玉的開發利用至今已有8000多年歷史,而溝通中西文化和經貿的“絲綢之路”,其前身其實就是輸送和田玉的“玉石之路”,具體說來,“玉石之路”比“絲綢之路”還要早4000多年。
擺件,就是擺放在公共區域、桌、柜或者櫥里供人欣賞的東西,范圍相當廣泛。擺件的造型有瓶、爐、壺、如意、花瓶、花卉、人物、瑞獸、山水、玉盒、鼎、筆筒、茶具、佛像等。“言念君子,溫其如玉”,玉在古代,就是“君子”的象征,代表著的是貴族公子們所向往的君子氣質,而玉石擺件更顯高貴氣質。
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,而玉石擺件作為蘊含傳統文化的工藝美術品,其不僅在創作題材和制作技藝上,亦或是在擺放講究上,都包含著中華民族的無窮智慧。
“登昆侖兮食玉英,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。”在天喜萊從不缺美玉,該和田玉玉質細膩均勻,結構緊密,油潤度佳,帶灑金皮。立體圓雕辟邪獸,脊椎凸起,形態飽滿。其面部神情威嚴,目光如炬,張口露齒,似在咆哮;其身軀微伏于地,四肢健碩有力,前爪翹起,似欲前行。
和田玉在我國的歷史悠久,至今已有千年歷史,古人形容君子常用“潤澤以溫,仁之方也”,這里就是以和田玉的溫潤質地來比喻君子的性情仁愛,可見古人對于和田玉石的喜愛。







